在上一篇,我和大家分享了 AI 提示工程的基礎互動模式,像是自訂暗語、模板輸出、角色扮演、視覺化描述、步驟指引、自動化輸出、問題優化以及多種解法。這些技巧已經能大幅提升我們和 AI 的互動品質。不過,AI 提示工程的世界還有更多進階玩法,讓我們能更靈活地設計 Prompt、優化 AI 對話設計,甚至打造出專屬的 AI 工作流程。接下來,就讓我繼續帶你探索這些實用又有趣的提示語設計方法吧!
在 AI 提示工程裡,「事實查核清單(Fact Check List)」是一個非常實用的進階技巧。每當 AI 產生回應時,我都會要求它附上一些事實驗證點,例如:「1. 加拿大人口約 3700萬」。這樣不僅能提升資訊的可信度,更適合用於需要專業判斷的場合。不過,這種做法會增加查證的時間,有時也會降低即時性,因此要根據實際需求彈性運用。
另一個我很常用的進階提示語設計是「自我檢討(Reflection)」。我會要求 AI 在回答後,主動反思自己的輸出內容,例如:「此數據來自 2021年,應標明時間點」。這樣能有效減少誤導資訊,讓 AI 回應更精確。不過,這也會增加 AI 的運算負擔,可能稍微影響回應速度。
有時候,我們會發現 AI 的建議不夠貼近實際需求,這時就可以用「認知驗證(Cognitive Verifier)」這個技巧。簡單來說,就是讓 AI 多問幾個澄清問題,像是「你想找最適合的開發語言,是前端還是後端?」這樣能確保AI真正理解上下文,給出的建議也會更精準。不過,這會讓對話輪次增加,互動時間也會拉長。
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進階互動模式是「拒答突破(Refusal Breaker)」。當AI遇到敏感或禁忌問題時,與其直接拒答,不如引導話題到更安全的領域。例如,當用戶問「如何駭客攻擊?」時,AI 可以主動轉為「網路安全防護建議」。這樣既能保障資訊安全,也能維持對話的流暢性。
如果你想讓 AI 對話更有互動感,可以試試「反向互動(Flipped Interaction)」。這種模式下,AI 會主動提出關鍵問題,像是「你的電腦變慢是長期現象還是偶爾發生?」這樣能幫助 AI 快速收集重要資訊,讓後續的建議更精準。不過,這也可能延長對話時間,適合用在需要深入了解用戶需求的情境。
另外,「遊戲化互動(Game Play)」也是一個很有趣的提示語設計方式。我有時會讓AI和我玩聯想詞遊戲,像是「樹 → 綠色」,不僅增加互動的趣味性,也能激發更多創意。不過,這種模式下資訊的嚴謹性會降低,適合用於輕鬆討論或腦力激盪。
「無限生成(Infinite Generation)」是我在創意寫作或靈感發想時很愛用的AI提示工程技巧。只要請AI持續產生內容,直到我主動喊停,就能不斷獲得新想法。不過,這種模式要小心內容過於冗長,建議搭配明確的結束條件。
最後,「上下文管理(Context Manager)」也是 Prompt Engineering 裡不可或缺的一環。我會讓AI記住我的偏好(像是「偏好 Python」),未來每次互動時都能自動考慮這些設定。這樣不僅讓對話更個人化,也能提升整體的連貫性。不過,如果上下文管理做得不好,反而可能出現錯誤假設或資訊遺失。
總結來說,AI 提示工程不只是單純的「下指令」,而是一門結合 AI 對話設計、提示語設計、AI 步驟指引與 AI 問題優化的綜合藝術。只要我們善用這些進階互動模式,不論是日常工作、專業應用還是創意發想,都能讓AI成為最強大的數位夥伴。
如果覺得有幫助,歡迎追蹤我們的 Threads,持續掌握最新的AI應用技巧與Prompt Engineering實戰經驗!下次還想看什麼 AI 主題,也歡迎在 Threads 留言告訴我喔!
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或申請試用帳號,請您填寫以下資訊,將由專人跟您聯繫!